

大寒,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逸周书·时训解》称:“大寒之日,鸡始乳。又五日,鸷鸟厉疾。又五日,泽腹坚。”
意思是说,到了大寒节气,歇冬的母鸡就开始产蛋,可以孵小鸡了;再过5天,鹰隼凌空盘旋捕食更猛烈;又过5天,连河塘中央都会结起坚硬的冰层。


过了大寒又立春,即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年节恰在立春前后,大寒一到年味渐浓。
大寒节气往往与岁末时间相重合,期间的一些民俗多了些辞旧迎新的意味。这节气期间,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腊味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作为年尾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虽是农闲时节,但家家都在“忙”——忙过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风俗。
除夕将至,大寒节气年味浓。赏梅时节,二十里香醉似泥。大寒至,冬将尽,春将来,寒冷的冬日里,始终潜藏着无限的温情,天地清寒,惟愿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