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迎来ASSIN认证入校考察后,学院严格按照认证流程有序推进各项工作:7月,根据入校专家提出的补充要求,高效完成相关材料的整理与提交;8月,正式收到ASIIN评估报告,标志着本次评估程序圆满完成。值得关注的是,入校专家未对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出任何重大问题,目前该专业已顺利进入认证委员会会议决策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可获得认证结果。与此同时,学院针对ASIIN评估报告中提出的意见与建议,迅速启动并有序开展相应整改工作,力求以整改促提升,推动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
9月29日,学院特别邀请沈阳师范大学吴祥恩教授为我院ASIIN认证改进工作及教学成果奖培育工作提供专业指导。院长王洪江、创新中心主任侯荣旭与吴祥恩教授围绕相关工作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吴祥恩教授在充分肯定我院工作基础的同时,针对教学成果奖申报中“解决问题方法的凝练”以及“创新点的提升”两大关键环节,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宝贵意见,为我院后续优化完善相关工作指明了方向。

为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精准契合ASSIN认证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要求,全面梳理我院专业建设的特色亮点与丰硕成果,学院重点培育了题为“二核驱动,三维贯通,四链融合,能源电力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教学成果奖。围绕专业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学院精准施策、靶向突破:针对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与ASIIN认证教学体系存在的脱节问题,对标ASIIN国际认证的高标准,重构了一套科学完善的全新质量保障体系;针对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与能源电力数字化转型需求之间的学科交叉融合不足问题,创新构建了“四链融合、能力递进”的“计算机+能源电力”交叉型阶梯式培养体系,实现专业教育与行业需求的深度对接;针对产教协同“合而不深”、协同育人效果未达预期的问题,打造了校企双主体、全周期协同的“六共”深度协同育人机制,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针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薄弱、个性化发展需求难以满足的问题,建立了“个性化-项目化”双轮驱动培养模式,全方位赋能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助力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

未来,学院将在持续推进整改、确保ASSIN认证顺利通过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认证工作覆盖面,全力推动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中取得新突破。此举不仅为学院“十四五”规划的圆满收官注入强劲动力,更为“十五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学院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道路上持续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