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团组织、团支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来辽宁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实际行动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按照团中央、团省委对于暑期社会实践的安排部署,校团委决定组织开展 2023 年大学生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激励广大青年以团结奋进的精神状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二、活动时间
2023年7月至8月
三、实践内容
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团省委工作要求和我校工作实际,坚持“安全第一、就近就便”原则,坚持统一安排和个人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模式。
(一)2023年度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常规项目类别
1、 理论普及宣讲团。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精心设计开展有内涵、有人气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基层一线,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寄语、给青年学生回信精神、《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等为主要内容,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贯通起来,将深刻性和生动性统一起来,通过面对面、小范围、互动式宣讲,讲透创新理论、讲好发展成就、讲清形势任务、讲明发展前景。
2、 党史学习教育团。在实践参观中学习党史,依托各地红色资源,开展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多种形式活动,持之以恒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青年更好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更加坚定自觉地牢记使命、开创发展新局,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考出好成绩。
3、 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帮助和引导青年学生紧紧围绕“国之大者”深刻领会感悟为什么要推进乡村振兴、如何推进乡村振兴等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1)乡村教育现状调研。以全国范围内的广大农户为调研对象,重点对乡村基础教育的群众满意度进行调研,找出群众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期待,引导村民关心教育,参与教育。
(2)乡村医疗卫生现状及发展调研。以全国范围内的广大农户为调研对象,从关心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的角度出发,最大范围的听取群众心声,致力于为建设完善高效便捷的乡村医疗体系提出新思路、新建议。
(3) 乡村文化建设现状调研。以全国范围内的广大农户为调研对象,对乡村文化的形式、内容和载体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发展趋势,找到培育和引领乡村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提出对策与建议,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4) 乡村政策法规普及现状调研。以全国范围内的广大农户为调研对象,实地调查政策法规在农民群众中进行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群众接受的程度,为政策法规在广大农村普及的最后一公里开辟新渠道,创新新形式,增加新内容提供参考建议。
(5)乡村生态和食品安全意识状况调研。以全国范围内的广大农户为调研对象,关注他们在农产品生产和处置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和习惯做法,引导广大农民树立作为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源头生产的安全责任主人翁意识,推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生态化。
(6)乡村互联网发展现状调研。以全国范围内的广大农户为调研对象,多角度关注互联网对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的支持程度,并评价其影响力,为发挥“互联网+”对文化、经济等的融合作用提供参考数据,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富裕和幸福指数。
4、 发展成就观察团。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中国大地为课堂,以脱贫攻坚历史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成就等为现实教材,组织青年学生在社会观察、国情考察、基层治理参与、特色产业调研、学习体验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感受祖国发展变化,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引导青年学生深刻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形成正确认识,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投身强国伟业。
5、 民族团结实践团。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组织我校内地新疆籍、藏籍大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我践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和引导青年学生通过实地调研和观察,深入了解民族团结现状,充分感知民族地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好民族团结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6、 “返家乡、爱家乡、赞家乡”实践团,围绕家乡好风貌、家乡好产品、家乡好文化、家乡好生态、家乡好帮手、城乡手拉手等方面开展实践。
(1) 家乡好风貌。重点调研家乡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风土民俗、城市变化、美丽乡村等,展示家乡新貌,形成“家乡赞”调研报告,让学生成为宣传和推介家乡的“宣传使者”。
(2) 家乡好产品。重点调研家乡的地理标志产品、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特色食品、特色工艺品、特色产品、优质商品等,形成“家乡好产品”调研报告。依托各学院学科人才优势和农村电商实训基地,协助家乡定期开展农村青年电商创业培训,切实提高青年创业成功率。建立农产品电商设计服务平台,助推农产品实现品牌化运营。
(3) 家乡好文化。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结合时代发展,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目标,走进乡村开展艺术创作、惠民展演、全民阅读、文化普及等形式的活动。寻访家乡古迹,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民族文化和民族风俗,深入探索传统文化基因,厘清文化传承的深层次原因、传承现状以及发展意义,了解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文化的现代发展,巧用互联网来扩大文化宣传力度,尝试推陈出新,赋予传统优秀文化不一样的魅力。开展寻访红色文化资源、宣讲党史小故事及团课,开展相关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针对农村贫困地区的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等开展调研,制定市场化方案,扶持开展创新创业,创造经济效益。
(4) 家乡好生态。调研家乡的生态环境现状,包括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河流污染、禽畜粪便、土地保护、林草地保护、流域保护、矿山修复、荒山荒地荒坡治理等,形成家乡生态文明调研报告,为家乡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献计献策,设计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方案,并将家乡的生态资源包装成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三资产池。
(5) 家乡好帮手。开展返家乡支教活动、政务实践、企业实践、公益服务、社区服务、锻炼、文化宣传等。坚持价值引导和实践育人相结合,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 “爱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乡村乡镇、深入街道等基层一线,结合自身优势与实际情况和返乡服务愿景,进行政务实践、企业见习、公益实践锻炼等为主要方式的实践活动。切实感受家乡变化,为家乡建设发展凝聚青年力量。
(6) 城乡手拉手。聚焦“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以“科技、文化、创新”为载体,从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电商兴农、产业兴农、教育兴农、人才兴农、旅游兴农等方面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和服务项目,形成家乡产业发展需求调研报告,做好产业发展的城乡对接,让大学生成为家乡的“招商代表”,推动地方乡村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解决好“三农”问题贡献青春智慧。
(二)2023 年度暑期社会实践 “三下乡”专项活动安排
1、 “行走的思政课”——寻访辽宁“六地”红色足迹。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
“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六个方面的红色标识。为聚焦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深挖思想内涵及其教育意义,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利用暑期开展百堂 “行走的思政课”专项实践活动,寻访辽宁“六地”红色足迹,引导青年知“六地”、懂“六地”、学“六地”、讲“六地”,激励师生以史励志、以史铸魂,从历史中吸取力量,勇担民族复兴大任。
2、 振兴辽宁专项调研行动。结合辽宁“十四五”时期发展实际,助力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突破。引导广大学子热爱辽宁、扎根辽宁、圆梦辽宁,为推进辽宁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智慧。动员广大学生积极深入基层调研,了解人民群众心声,切实挖掘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剖析问题根源,提出中肯建议。 3、“禁毒防艾”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动员开展法治禁毒防艾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及融媒体等,开展《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禁毒防艾调研和公益宣讲,拍摄创作和广泛传播漫画、动画、微电影、海报、微视频以及舞台剧、艺术小品剧本等文创产品。
4、 “青年有为·助力低碳环保”生态环保社会实践活动。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思想和来辽考察重要讲话及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我省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部署,组建低碳环保实践团,通过新媒体等平台,对党中央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进行宣讲,就当前辽宁省生态保护现状、生态系统修复、垃圾分类等方面开展在线调研、方案设计、环保宣传教育等活动。
5、 “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专项行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关于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部署要求,探索校地共建实践育人,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和新路径,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契机,全面推进 2023 年沈阳工程学院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以支部为单位面向社区开展实践活动,确保社区实践计划落地落实。
6、 大学生“返家乡”专项实践活动。引导鼓励大学生在暑期间,返回家乡参与社会实践,切身感受党的领导下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取得的宏伟成就,开展政务实践、企业实践、公益服务、乡村振兴、社区服务、锻炼、文化宣传等工作,用实际行动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中贡献青春力量,彰显沈工程青年风采。各地市“返家乡”社会实践参与通知由校团委发布,由各二级团组织积极动员学生申报岗位。
7、 “扬帆计划”专项实践。广大同学可以利用暑期提前步入职场,感受真实工作环境,经受岗位锻炼,明确职业方向,不断提高社会化能力和综合就业能力,为顺利实现个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工作,积极投身由家乡所在地团组织发起的政务实习和企业实习。详细可通过“创青春”微信公众平台参与团中央组织的“扬帆计划”。从事工作内容以当地单位安排布置的为准。
8、 “用镜头讲述中国故事”专项实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每一个中国青年光荣的职责与使命,广大青年可以用图片、视频、文字、语音等形式在家乡征集、讲述一个个鲜活生动、接地气、有温度的故事,展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壮丽图景和中国人民坚忍顽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发出中国声音,讲实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向社会传播正能量。
9、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专项实践团。组织青年学生参加“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加大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同时,引导和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推普工作,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1) 推普实情调查。深入中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地区,通过问卷、访谈、座谈等形式,对青少年、青壮年农牧民、教师、基层干部等人群开展调研调查,了解当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情况,重点人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等。
(2) “推普技能+”培训。将普通话培训与农村种养殖业、电子商务、手工业、旅游康养、文化创意等职业技能及医疗卫生知识、法律常识等生活技能提升相结合,面向农牧民、农村电商人员、旅游服务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妇女老人、基层干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等,开展普通话专题培训。
(3) “典耀中华”读书行动。与乡村中小学校、幼儿园结对子,结合实践地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等平台,强化数字赋能,开展阅读经典、诵读经典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宣传活动,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4)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依托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结合当地田园景观、书法楹联、乡规民约、非遗文化等,尝试服务打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特色乡村。结合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绘制推普墙绘、标语等,帮助提升乡村文化品位及乡村人文素养。
四、有关要求
(一)把握政治方向,提高实践实效。各二级团组织要提高站位,坚决把牢正确政治方向,突出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辽宁“六地”精神;制定详细实践方案,立足实际,注重就近就便安排,立足构建完善常态化、长效化的实践育人工作格局;创新载体,将线下积极开展与线上加强传播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展实践活动,进一步严实作风,反对“形式主义”“摆拍走秀”。2024年团中央将开展“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竞赛,各二级团组织可结合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提早选题,获取第一手的数据资料,为参加“挑战杯”做好准备。
(二)确保实践活动安全性。各二级团组织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始终把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为参加集体活动的师生购买保险,依法依纪依规组织各项实践活动。对于以集体为单位组织实践团的学生,要事先向团委和所在学院(部)报备,在做好安全预案后再进行活动开展。各学院(部)要为每个实践团配备指导教师,加强实践活动的过程管理,坚守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底线。要密切关注实践地天气变化和自然地质条件,做好突发情况的应对预案与处置。
(三) 进行实践团队推报工作。为推动“三下乡”活动提升组织动员效率、完善项目评价机制,各学院团委要广泛动员学生组队参与社会实践,力求从学院层面上实现所有申报类别的全覆盖,并于7月5日(周三)12:00前,将《2023 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申报汇总表》(附件2)电子版报送至校团委。拟定于7月5日(周三)14:00由各学院(部)团委书记汇报本单位社会实践立项情况与计划安排,需自行准备汇报ppt,汇报限时4分钟。同时各学院(部)申报的项目需在“三下乡”活动官方网站进行团队信息报备(具体流程见网站说明,http://sxx.youth.cn),未登记报备的团队,将不能参评奖项。所有团队报备截止时间为7月9日(周日)9:00。为保障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校团委将对每个学院的一支重点团队给予 2000 元扶持经费,在省级及以上的评选中若团队获奖将额外给予奖励。如团队未获得省级以上的荣誉奖励,但社会实践成果及影响力较大,校团委将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的奖励。
(四) 社会实践团队级别的确立。根据各支团队申报的简介及实践内容,对标国家级、省市级申报导向依次确定各级别实践团队,其余项目均列为校级实践团队。
(五) 实践成果。各实践团队按照前期申报项目形成高质量的实践成果或调研报告,附带 10 张左右记录实践过程的照片和相关媒体宣传报道,对于实践内容、成果敷衍的团队,将取消相关经费的扶持;学生个人的实践项目文字成果字数不低于1500字,并附带一张个人实践照片。“用镜头讲述中国故事”的组图作品要求图片6-20张,合影不得超过1 张。画面清晰,主体明确,不得出现商业信息,不得有水印,不得随意拼贴和加贴纸,单张照片1M以上。视频作品要求画面清晰、无杂音、无抖动,长度3分钟以上,分辨率大于720×576像素,格式为MP4。
(六) 广泛宣传。各二级团组织要及时利用团属新媒体和主流媒体平台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深入宣传报道,及时将社会实践过程中的活动文字、图片、视频报至校团委。通过宣传报道生动反映我校社会实践的新进展新气象,不断提升“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品牌传播度和社会影响力。
(七) 第二课堂学分申请。2023年9月16日前学生根据本年度社会实践任一活动内容,自主选择一项上传调查(实践)成果材料,传至“PU口袋校园”。上传路径为“学分申请”-“社会调查”-报告类别“校级”,审核人选择各学院(部)的团委书记,审核合格者可获得第二课堂 0.1 学分。
(八) 及时总结。各二级团组织要认真总结本年度社会实践工作,秋季开学后,学校将统一进行评选答辩。各团支部要把本单位活动成果、先进事迹、活动总结、调研报告等报送本学院(部)团委,各学院团委要以适当的形式组织各支部进行总结、汇报和交流。
(九)开展评选。秋季入学后,将组织评选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社会实践标兵、“用镜头讲述中国故事”优秀宣传员,获评社会实践标兵、先进个人的学生可申请相应的第二课堂学分,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的比例由各学院通过评审的方式确定,获奖比例为社会实践优秀者的 20%,社会实践标兵将在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中产生,通过自主申报,校团委评审的方式,最终确定 10%的学生获评本年度的社会实践标兵。